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崇祯七年第260章 二五九 范家人(2/2)

文/竹下梨
崇祯七年 | 本章字数:1115 崇祯七年txt下载 | 崇祯七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修仙:从心动大律师开始妖女乱山河修仙我是认真的话我真的不懂修真重生之洪荒纪元百炼化魔修仙女厨神我有无数机缘我有一张真神钞洪荒:我定光仙绝不叛教破废成才重生我是玉皇大帝
,便是lùn_gōng行赏了,武士彟官至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并陆续任利州、荆州都督。此人由商人转型官员,算是成功的典型了。

太原作为大唐龙兴之地,被定为北京,和当时的东京洛阳是同样的地位,唐朝国力强盛,商业极度繁荣,而由于山西处于和漠北甚至西域沟通交流的必经之路,也是繁荣起来。

宋朝初年太原府成了北汉的国都,这么一个小小的北汉,三万五千二百户人家,硬是抗了大宋十九年。要知道,宋朝初期可不是冗兵冗官冗费,当时那几十万跟着赵匡胤打遍四百军州,南征北战,经验丰富,骁勇果敢,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时代的骄兵悍将们,可是不输给历史上任何一支强军。北汉就像是个又硬又臭的石头,死死的压在宋朝的脑袋上,占据了这片表里山河,而辽军能够借道北汉,直抵黄河北岸,面前就是汴梁!

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御驾亲征,才算是把这个心腹大患给铲除。赵光义对北汉恨到了极处,又顾及到太原出皇帝的传言,便诏毁太原旧城,诏废并州太原府,废太原、晋阳二县。晋阳被火烧水灌夷为废墟,新置平晋县于汾水之东,新置并州军事,移治于榆次。同时依托唐明镇建太原新城。

不过太原虽毁。河东却是蓬勃发展,河东地处宋辽边境,北宋所需的战马大多数依靠北方的辽来供应,辽也急需要宋的精巧器具,奢侈用具,甚至是米面粮油,绫罗绸缎。宋庆历年间,宋出藏绢两千匹在山西岢岚买马,又出绢三万匹在山西各州府买马,至于没有记载的私底下的交易,更是不知凡几。山西商人和徽州商人并称全国两大商阀,乃是商人第一。

不过到了明朝,晋商才成长为一直影响深远的力量。

九边重镇,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山西占了两个——大同,山西,而除了辽东镇、甘肃镇、宁夏镇之外,其它的几个,离着山西都很近,甚至都紧挨着。像是管辖宣府镇和大同镇的宣大总督,驻跸之地便设在山西阳和。

九边这百万官兵,粮食都需要内地运来,每年消耗极为巨大,因此太祖皇帝便立下了开中之法(前文说过)。晋商的发达,起源便是这开中之法。

晋商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离得近,这谁也没办法,因此他们成了开中法的最大受益者。晋商运送粮食,得到盐引,然后贩盐卖盐,获利巨大。一开始他们还老老实实的运送粮食,至少朱元璋时代是的,到了后来,就是勾结各级管理,直接获得盐引,牟取暴利,同时也构建了极为庞大的关系网。

光贩盐卖盐也不行,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时间一长,靠着边关的优势,晋商开始做起对外的贸易。他们的足迹遍布关外,无论是漠北草原还是辽东塞上,晋商运来了铁锅、铁器、盐、茶砖、粮食、丝绸布匹、精巧器具奢侈品等等,换回了当地的骏马牛羊、人参兽皮。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逐利,其天性莫过于此。


状态提示: 第260章 二五九 范家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260章 二五九 范家人(2/2) 返回《崇祯七年》目录下一章:第261章 二六零 奸佞(快捷键→)

推荐阅读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天道天骄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仙笼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山河志异武夫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我在凡人科学修仙光阴之外修罗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