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大明海寇第一百三十四章 抱残守缺(2/2)

文/寒风拂剑
大明海寇 | 本章字数:1246 大明海寇txt下载 | 大明海寇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明镇海王匠心大宋大秦咸鱼养成,开局绑定少年嬴政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一品权相公子威武三国:开局被曹操通缉始皇万万年三国:刘备帐下,朝九晚五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我大秦熊孩子,八岁监国大乾憨婿
快就可以摸清楚。

只要记下来之后,以后他们就也可以比葫芦画瓢,学着造了,以前他们缺乏创新意识,抱残守缺,只会造那些老旧的船型,这也不能怪他们不想琢磨造更好的船。

而是环境决定了他们不能随随便便的改动船型,因为他们是船匠,必须要按照客户订造的船型,来造船,人家说要什么样的,要多大的,他们就得按照规矩造,要是随便修改的话,人家到接船的时候,看不是他们要的那样,不要了还索赔,他们这些船匠难道把银子赔给人家不成?

所以没有需求,就没有创造的动力,船寮的掌柜的没事不会拿出银子,折腾新的船型,工匠们自然而然也就不敢乱来,而且中国的海贸,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仅仅跑南洋,就可以了,走的航线也多是临近岸边的航线,起码航道上要有一些岛屿作为标志物才行。

基本上没有人驾船远渡重洋,跑到几千上万里的辽阔海面上,去开拓去寻找发现新的机会,所以中式船只在明中期郑和下西洋之后,技术进步就停滞了下来,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加之大明封海的政策推行,造船技术彻底停滞不说,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最起码现在怎么造几千料的大宝船的手艺,已经彻底失传了,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这么长的龙骨,怎么拼接起来,还要保证结构强度,使得大海船可以在狂风巨浪之中,保持结构坚固,而不会发生折断和解体,这一点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而中国的造船工匠们,多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学艺靠的是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和学,大部分人目不识丁,自然也就不会留下什么技术资料,或者文献之类的东西,有限的一些文字性的东西,也是一些看似内行的读书人留下的。

而这些读书人是不齿于和这些船匠们为伍,泡在船寮之中真正的学习造船技术,所以他们留下的文字资料,多是一些所道听途说一鳞半爪的东西,许多东西根本就是想当然或者是皮毛,甚至于干脆就是似是而非的东西,后人根本无法从中借鉴什么有用的东西。

另外中国人也没有发展出系统的制图手法,根本不知道比例图纸是什么,有些读书人绘制一些船图,但是比例失调,也没有结构图,根本无法承载更多的信息,以至于后世之人,想要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或者图纸复制一些古船,也没有可靠的资料。

这也是后世船模之中,大部分都是西式船只,中式船只却极少,或者干脆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中国的船匠们,全凭着祖上留下的手艺,在一步步的吃老本,相互之间又敝帚自珍,生怕自己的手艺被人学去了之后,砸了自己的饭碗,更使得很多很不错的技术,渐渐的泯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而西方的造船师,却是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他们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因为有需求,所以更乐意创新,不断的修正以前船只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创新一些新的船型,摸索建造更适合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型。

另外目前他们已经发展出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制图学,造船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自去造船了,而是逐步的成为了造船的设计师,他们绘制出图纸,制作出模型,经过试验之后,交给船厂的工人按照图纸进行建造。

这些都大大的推进了西方造船的发展,更加上欧洲诸国,都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大海,想要从这之中分得一块巨大的蛋糕,所以相互之间又有竞争,少不了在海上大打出手。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三十四章 抱残守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百三十四章 抱残守缺(2/2) 返回《大明海寇》目录下一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善后(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国军舰国潮1980唐人的餐桌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扼元疯狂特种兵机战之无限边境大唐太子爷盛世太子李承乾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调教三国称霸原始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