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官场之风流人生第六百四十章 战友(2/2)

文/更俗
官场之风流人生 | 本章字数:1136 官场之风流人生txt下载 | 官场之风流人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绿色的龙珠世界冰峰魔恋[全]传奇再现王熙凤重生红楼文娱之新时代神医销售员我的极品女上司都市绝品仙医超级神眼特种兵:从战狼开始崛起禁爱总裁太霸道名门弃妃
兵也忍不住叹气。

相比较经济增速,东华财政收入及开支增速更高。

在除去梅溪开发集团、市港投集团、京投集团、新浦开发集团等国资投融平台的基建投资外,全市三区七县九六年的财政总开支达到二十亿。

财政总开支是二十亿,但二十亿在各个区县之间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

唐闸区财政开支最高,除了梅溪开发集团的投资外,决算开支达到五亿。

霞浦县在刨开新浦开发集团,财政开支超过三亿。

唐闸区那边是财政收入高,这么多开支之外,还额外给市级财政贡献了两个亿。霞浦县实行大包干,没给市级财政贡献多少,开支也是自收自支,缺口自己想问题,没有让市里补贴一分钱。

问题就在西城区,西城区九六年财政收入不到两个亿,但开支高达四个亿,仅次于唐闸区,缺口都是市级财政补的。

此外,市里通过韩寿春执掌的市港投集团,对西城区的基建投资,也达到三个亿。

这么大的财政及基建资金砸下去,加上宝和造船厂等项目开工,使得西城区九六年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唐闸区,但是怎能让其他区县心服?

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地区经济规划的主导权在市里,陈宝齐、高天河、虞成震提出当前以发展沿江产业带为东华工作的核心,其他区县想发展,就要自身多加把劲。

这一方面是陈宝齐把西城区的发展视为他个人的政绩工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市区与县域、县域与县域之间的经济竞争等深层次因素。

陈兵当年主政霞浦,与王易平主政新津,两人虽然是战友,但彼此撬墙脚、抢项目手也不软,因此积累下不少陈年怨气,说到底还是县域经济竞争推动的结果。

三区七县经济挂帅,财税当头,主要指标在考核时连续两年垫底,书记、县长随时都有给撤换的可能。

这样的压力之下,县域经济到九十年代之后,竞争也就变得残酷。

这在刺激县域经济高速增涨的同时,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渐明显。

基层弄虚作假的现象增加,有时候甚至不借借贷来去填财税数字;在招商引资时,更是泥沙俱下,什么项目,不管多大的污染,不管生产及安全环境多恶劣,地方也都往回引。

沈淮自然不会将目光局限于霞浦跟新津、灶塘两县的县域竞争上,他与熊文斌提出沿海带的概念,自然就要新津、灶塘两县囊括进来。

而在更大范围,淮海省的沿江经济带,要把淮西、徐城、新沂到东华等渚江沿岸市县都包括在内,沿海经济带则要把新浦往北的环淮海湾地区都包括进来。

只是提概念容易,要做出成绩来,不是易事。

海防公路霞浦县段年后如期动工,但新津县段约四十公里还没有动静。市里说补贴两千万,却捂着不拿钱出来,只同意拿新津县九七年的财政上缴抵,实际就是要新津县完全自筹六千万的筑路款。

新津县九六年财政总开支不过一亿四千万,所有乡县道路交通基建投资仅两千万,财政上怎么可能支撑住六千万的海防公路基建投资?

新津县的县委书记王易平,搞了一个县域经济联合促进会议的名义,明天邀请沈淮、陈兵过去,说白了还是为海防公路筹款。


状态提示: 第六百四十章 战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六百四十章 战友(2/2) 返回《官场之风流人生》目录下一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撞痛了(快捷键→)

推荐阅读半岛酒馆我的手机祖传的重生在美利坚卖泡面反派就很无敌师娘,请自重滨江警事洛杉矶神探女富婆的神级村医鉴宝狂少父可敌国他只是个老师神豪从农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