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大汉宣帝第3章 考校(一)(1/2)

文/南北泉
大汉宣帝 | 本章字数:1834 大汉宣帝txt下载 | 大汉宣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满唐华彩大时代1958都市尖兵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醉枕江山我祖父是朱元璋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超级兵王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明末之草原为王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

淳于泽见许公若有所思的看着刘病已,就道:“前些日子去安王府,安王赏赐了几饼荈茶,许公光临蔽舍,我让珊儿煮了,咱们院中品茶,许公品评一下看看这茶如何?”

许公听后道,“那个钱窜子。也好,咱们就品一下鲁王的好茶。”完走了出去。

“几位少年郎一起如何?”淳于泽微笑着道。

这当然不能拒绝,刘病已微微一揖,随着淳于泽走了出去。

在院落西墙处,有两棵杏树,杏树下面放着一个古朴的木案,看那样子,好像是什么古木的根部。树根盘绕茂密,台面平整,虽然有些皲裂,但是那些然的裂纹像艺术品一样。隔不远还有几株栀子开的正好。

待到许公及淳于泽席地而坐后,刘强跟彭祖也坐了下来,长乐则习惯性的站在了病已身后。站在许公身后的书童还瞅了长乐一眼,长乐回报以一个憨笑。

初秋傍晚安祥的院,时而响起几声好听的虫鸣,太阳虽然看不到了,院子里却没有一丝暗的感觉,栀子花香隐隐传来,多么安宁的世界。看着空中升起的白月,刘强禁不住想,如果时光永远如此多好,他不禁又想到了玉,想起了多年前,他与玉从山上往下走,也是如茨傍晚,虽无虫鸣但有鸟声,虽无花香但有草浓。他还记得下山后给玉写了一首诗。

傍晚的清风微微凉

看着白月升东方

幸福的心儿在飞扬

因为有你在身旁

崖边的碧草淡淡香

听着鸟儿在歌唱

开心的笑容在荡漾

因为有你在身旁

生命的河流静静淌

觉着脚步太匆忙

点滴的期盼在心上

因为有你在身旁

轮回的岁月跌跌撞

梦着前尘好苍茫

回首不见前后路

幸好有你在身旁

可现在,玉已经不在了身旁,只有自己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千年前的世界。

“公子,公子。”淳于泽叫了两声。原来淳于珊已经将荈茶摆放到了木案上,彭祖略带尴尬的看着刘病已,刘强忙道“失礼,失礼。”

“刘公子在想什么,那么入神。莫非是心中的知己?”许公打趣道。

“惭愧,想到了家中的一位故人。”刘强忙答道,他总不能是想到了自己的媳妇吧。

“奥,刘公子家中还有什么人?”许公自然的问道。

听完这话,刘强意识到了自己现在是刘病已,他在心里对自己道“刘强啊刘强,你已经不是刘强了,你现在是刘病已了。”

“家中已无他人,我现在是孤身一人。”

“哦”许公并未接话。

淳于泽端起眼前的茶盏,道,“请。”

刘强端起茶盏来,一股刺鼻葱姜味冲来,这个时候喝茶,是先烤过茶饼,然后用陶器捣碎,再加上葱姜等调味品,然后才正式饮用,一般家庭还喝不到,只有王公贵族,豪门大绅才能够喝到。

刘强轻轻的抿了一口,长乐却把自己的那一碗咕咚一下喝了下去,也不嫌烫,放下茶盏时还不忘添一下嘴唇,意犹未尽的样子。

淳于泽闭着眼睛慢慢的将荈茶咽下,然后睁开眼睛问道“许公感觉这茶如何?”

“三位公子感觉如何?”许公转而问道。

“好!”彭祖第一个道,“烤制的恰到好处,调制的味道正香,上上品。”完还看了一眼淳于珊。

“俺没喝过,第一次喝,挺好喝”长乐挠着后脑勺道。

“挺好。”刘强道,喝惯了后世的茶叶,他实在是喝不上这个味道,将葱姜放在里面调味,幸好盐还放的很少,要不非吐了不可。

许公点点头,没有什么。

“几位公子从长安过来,长安好吗?”淳于珊问道。

“好!长安可好了。”彭祖看着淳于珊立马答道,“长安遍地有高高的楼房,还樱。。。。。”

淳于泽打断了彭祖的话“几位公子不是来求学的吗?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求学。可是有找到先生?”

彭祖看了看刘病已,病已是奉大伯张贺之命来山东求学,他这个陪读自然要跟着。长乐属于跟屁虫,病已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反正家里也吃不饱,跟着病已,还能混上口饱饭,病已有时自己宁肯饿着,也先让他们两个吃。

“下之学尽在齐鲁。长者命我们去兖州求学,这不路上遇到强盗,被抢了盘缠,还又不幸落水,长者写的书信也都泡汤了。”刘强如实的答道。

下之学尽在齐鲁,这话的非常到位。自从汉武帝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下郡国也纷纷办学,再加上董仲舒上书人三策,进而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最关键的是,汉武帝置的博士是公务员编制,是能拿俸禄的,同时也是各种官职的重要缺补。

但是,始皇帝焚书坑儒,对儒家以及儒家经典伤害太大了,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印刷品,图书都是写在木简或者竹简之上的,就是木头片或者竹片,再用牛皮将木头片穿起来,孔子所谓的韦编三绝,就是将穿木简的牛皮绳都翻断了三次,你想想得翻多少遍,得有多勤奋。朝廷的书都烧掉了,私人又不允许私藏这些禁书,于是有些儒生冒着生命危险,将书埋在地下,藏在墙壁里,时间久了,连潮带湿,加上虫蛀,剩下的也没几本了。这个时候,那些将经书印在自己脑子里的大儒们,成为了经书的重要传承人。

而那时的大儒,几乎都集中在了齐鲁两地,尤其是临淄

状态提示: 第3章 考校(一)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2章 淳于家 返回《大汉宣帝》目录下一页:第3章 考校(一)(1/2)(快捷键→)

推荐阅读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国潮1980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红楼之挽天倾迷踪谍影雏鹰的荣耀红色莫斯科军工科技我祖父是朱元璋大唐腾飞之路我的公公叫康熙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