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明末大革命第一百九十九章 开源与发展(一)(2/2)

文/流年排队
明末大革命 | 本章字数:1150 明末大革命txt下载 | 明末大革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满唐华彩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明末之草原为王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南宋之帝王大业烟冥望阡陌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清第一纨绔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大时代1958都市尖兵超级兵王
有在极易破损的边缘或角上包上一层铁皮,这让陈华清想到重庆卫农户们使用的农具,也是这样的模样。

盐井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从井里采集卤水,第二步是“煎盐”,也就是用锅煮盐,极其耗费铁和柴火(铁锅煮上一段时间就煮穿了)。若是采到的卤水太过污浊,还得经过简单的沉淀和过滤。

陈华清是个门外汉,因此便问了个门外汉的问题:“为何不晒盐,我听说江浙那边的人通过晒制海水来制盐。”

柴家账房倒不会取笑陈华清,斟酌着语气解释道:“江浙的晒盐之法确实比煮盐好,但川地一年里阴雨天过多,晒盐得不偿失。”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场地、卤水和海水的不同之类的。

来到盐场旁边预留的空地,陈华清看着堆积的有十多米高的木柴,便问道:“柴火还够吗?”

账房回道:“暂时还够。”

在盐井陈华清没有得到什么好消息,只能打道回府。

回到重庆卫驻地后,陈华清决定好好做一番规划,并嘱咐自己的亲卫若没有要紧的事不要来打扰他。

陈华清来到这个时代时是天启元年,现在是天启二年八月份,在将近十九个月的时间里陈华清掌握了一只人数近千的军队,还控制了一小片根据地,陈华清取得的成就并不小。而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自身来讲是陈华清本人有来自后世的见识和一定的能力,还有不错的运气,从外界来讲,奢安之乱给他提供了一个好舞台,秦良玉的重视和朱燮元的支持让陈华清有了发展的资本。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走呢?重庆卫目前是把卫所制和募兵制混为一体,战兵走的是募兵的路子,辅兵走的是军户的路子,这种办法是临时办法,时间一长,重庆卫要么会被募兵高额的饷银拖垮,要么会全盘军户制,走回老路。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奢安之乱会持续到崇祯十年,陈华清并不觉得自己会影响这个进程,也就是说,重庆卫在十年内是会得到朝廷支持的,只要陈华清能打胜仗。

外部的问题就是个打仗问题,内部的问题就要复杂多了。按照陈华清的想法,最好能在三年之内建设一个冶铁厂、一个小钢厂、一个水泥厂和一个制砖厂,为此陈华清还做了一个“三年工业发展计划”。但现实是残酷的,在当前天灾人祸的大环境下,最迫切的是粮食问题,粮食问题解决不了,其他一切都是虚的。

整理了下思绪,陈华清拿起硬笔,开始在纸上写下以后的思路。粮食问题,主要靠自产,为此番薯的推广和改良必须尽快解决,同时借助李富海的关系多从外地购粮,保证三地(重庆卫、涪陵、永川)现阶段粮食的供应;其次,加强对重庆卫下属农村的控制,等卫所军在各村扎下后,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把粮食控制在手里,既能借此削弱大地主大家族,又能加强重庆卫的实力。

建厂方面,水泥厂暂时搁置,制砖厂必须得建起来,房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砖块。

总之就是一个词,就是“变化”,唯有改变,才有发展。

写完规划后,陈华清松了松手臂,刚好此时亲卫来报,说是李明轩有要事。

不知为何,陈华清有种感觉,李明轩会给他带来好消息。


状态提示: 第一百九十九章 开源与发展(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百九十九章 开源与发展(一)(2/2) 返回《明末大革命》目录下一章:第一百二十章 开源与抢掠(二)(快捷键→)

推荐阅读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左舷我娘子天下第一我的公公叫康熙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机战之无限边境北朝帝业雏鹰的荣耀国潮1980我祖父是朱元璋唐人的餐桌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