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明末大革命第四十章 京城的局势(2/2)

文/流年排队
明末大革命 | 本章字数:1317 明末大革命txt下载 | 明末大革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满唐华彩抗战双子星留里克的崛起修改超神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王妃你又耍赖皮明末工程师都市特种兵之暗影莫倾江山异世之三国赵云传执手望年华都市尖兵
“朕出五十万两银子,户部再出五十万两银子,尽快派兵入川。”天启说完后便离开了大殿,王安紧随其后。

朝臣见皇帝同意出内库的钱,便也不在意皇帝的去向。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以杨愈懋为四川总兵官,擢升原四川布政使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负责平叛战事,并令贵州、云南等地支援四川。

天启皇帝回到寝宫后,开始干起了自己的木匠活。王安在旁边看着天启皇帝娴熟的技艺,叹了口气,“若天启不是生在帝王家,绝对会是一个好木匠。”

正在做木活的天启可没有想那么多,他只觉得自己只有在做木活的时候最开心,什么都不用想,只要静静的干就行。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天启做完了自己的木活,伸了伸腰,对站在一旁的王安说道:“王伴伴,快过来看看我做的东西怎么样?”(明朝皇帝在一般场合都自称我。)

王安哪懂什么木活,稍微看了看,便赞道:“此物巧夺天工,天下仅有!”

天启皇帝知道王安在拍马屁,不过也不在意,笑道:“王伴伴,承你的吉言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下去休息吧。”

“是。”

看着王安离去的背影,天启皇帝皱了皱眉头,今天王安在朝会上的表现很不如天启的意,很明显王安和朝臣有着合作,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爷爷万历。万历刚即位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司礼监太监冯保相互合作,把持朝政,把皇帝当作摆设。再加上自己刚即位时候发生的“移宫案”和朝臣们对自己的轻视,让天启产生了危机感,必须得有一些行动了。

离去的王安还不知道自己已被天启抛弃了,毕竟十六岁的天启不是十岁的万历,王安也不是冯保,有一个李太后罩着,而叶向高更不是张居正!

内阁的行文很快便到了杨愈懋的手上。按理说,杨愈懋升官了,应该感到高兴,可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接到内阁行文的杨愈懋满肚子苦水,杨愈懋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平常带带兵还可以,真要去打仗,误了国家大事不说,把自己的性命给误了那就真不值了。

杨愈懋本想疏通疏通,结果兵部那位收了钱的老乡说是朝会上决定的,连皇帝都掏钱了,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谁都改不了。杨愈懋没办法,只能走马上任,希望四川那边的叛乱能尽快平息。

与此同时,杨涟、左光斗等人去刘一燝的府上赴宴。刘府上,众人酒足饭饱后便开始谈论国事。

杨涟和左光斗素来要好,两人选了一个较为僻静的地方谈论今天发生在朝堂上的事。

“文孺兄,朝廷收支不平,再这样下去,要出问题。”此时左光斗为直隶屯田事,专治水利,比较关心经济问题。

“唉,遗直兄,此事朝堂上人所众知,因此只能请陛下从内库调拨。时事艰难,我等当励精图治,扫除朝堂上的奸利小人,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杨涟说得很激动。

左光斗知道自己的好友受泰昌帝临终托孤,一心想匡扶社稷,做一个中兴之臣,但谈何容易,现在朝堂上下贪腐成风,民间百姓生活困苦,边疆又不安稳,天灾还频发,可以说,现在明朝就是一副烂摊子,左光斗自己是没能力力挽狂澜。

像在刘府这样举行的聚会越来越多,东林士子们对于现有的权力已不再满足,准备冲击更高的地位。

不管怎么样,天启元年就这样展开了。然而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天启年间的朝堂波云诡异,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皇帝本人而言,他为了维护皇权而放出去的宦官就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这是天启自己都没想到的。

此刻,远在成都的陈华清还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斗,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也会受到朝堂政局变动的影响。


状态提示: 第四十章 京城的局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四十章 京城的局势(2/2) 返回《明末大革命》目录下一章:第四十一章 **的威力(快捷键→)

推荐阅读我的公公叫康熙机战之无限边境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左舷我娘子天下第一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北朝帝业雏鹰的荣耀国潮1980我祖父是朱元璋唐人的餐桌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