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四百八十二章 底盘与动力(3/4)

文/洪山诗人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本章字数:1923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txt下载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餮仙传人在都市穿入诸天一念终成海我有一张真神钞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无上妖君天道天骄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某天捡到徒弟一本封神打死你百炼化魔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儿歌或者童谣一样的水平。第二个特点是,重复,在媒体反复播放,让你无法忘记。

有人说这种广告,让人讨厌,怎么还有人去买它的货。我想,这正是它们的精明之处。不管你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反正你记住了它,并且永不忘记,这就在你的经历中,形成了理解框架的一部分,进入了你的判断背景之中,进入了你的潜意识之中,进入了你的梦。

不影响潜意识的东西,根本称不上洗脑。谎话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古来皆然。要不然,那些明星们,只要出镜率,哪怕是丑闻,也要上头条。毕竟讨厌和喜欢,他都成了你的一部分框架。

框架之所以强大,在于它严重影响你的判断。我们所谓有客观,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主观。所有的主观,都是在理解框架的基础上完成的。越是深刻的记忆越容易形成框架,越是牢固的框架,就越是能够让你自洽。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已融洽,形成自以为的幸福。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不仅认识外部世界,就是认识他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用投射法,用自己的框架来分析别人。比如古老的心灵沟通办法:将心比心。

在一个融洽的社会里,大部分人的生活经历相似,心理判断的框架也就是相似形了。所以,理解他人的利器,就是将心比心。

任何思想工作,大概都离不开将心比心的方法。我在部队时,指导员给我们做的思想工作,就是将心比心。比如两个战友打架了,一个说对方先骂我,一个说对方先动手打我,找到指导员评理。指导员先各打二十大板,指出骂人和打人者都不对。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两人融洽起来。怎么办?用将心比心法。

对骂人者说:你骂别人,别人肯定受不了。你自己想想,要是被别人骂了,你愤怒不愤怒?对方只好承认,我骂别人不对。

对打人者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别人骂你,但是,你自己想想,平时,你就没骂过别人吗?即使你没当着面骂过,也背后骂过吧?即使没骂出声音,也在心里骂过吧?但别人动手打过你吗?骂人一阵风,吹过就算了,你当没听到,也就没伤害。但是,你打人,给别人造成的痛苦是生理的,真实的,对不对?对方只好承认,自己不该先对手。

于是,这就有和谐基础了,两人在指导员的威逼利诱下,终算握手言和,仿佛自已觉得还对不起对方。

推广到社会的各种心理和情感影响,这种方法极为普遍。甚至这样说,不用这种方法,人与人就难以顺利沟通。我大学时,按大纲要求,学计算机原理,结果,听了两周理论课后,同学们都发现听不太懂。找老师,表达焦虑。老师说到:“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最开始一个月,我也没听懂,你们慌什么?”

我们马上就释然了,根本不怕后来的课程。

在部队时,学擒敌甚至战术,刚开始都是有困难的,尤其是新的难度动作。但班长鼓励我们的办法,也是这一套。“所有战士,包括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多长了一个脑袋?”我们马上就有信心了。毕竟,班长跟我们一样,只有一个脑袋。对个别接受速度慢的战友,班长的鼓励是另外一套:“你好歹还是个初中毕业,以前我有个战士,小学都没毕业,身体比你差多了,他苦练两个月,都成功了,你有啥难的?没事,练练就好,说不定,你还有自己没发现的天赋呢。”

将心比心这种办法用多了,就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攀比心。如果把将心比心当成习惯框架,用来分析社会一切问题,就会让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与别人的观察之中。

比如,自己没考上大学,不是找自己努力或者聪明程度的原因,总是归于别的因素。“他凭什么考那好?还不是运气?他跟我上一样的中学,老师也一样,也不比我多长个脑袋,他力气还没我大呢。”

或者对同乡有钱人,总是这样理解:“他跟我从小玩到大,跟我是一样的人,也没见聪明能干到哪里去,挣这些钱,要不是黑来的,要不是走了狗屎运,反正,我不服。”

因为将心比心的长期无意识习惯使用,导致一种错觉,觉得别人想的都应该是与自己一样的,别人的结果也应该跟自己一样。

如果不一样,就很痛苦了,就得找理由了。理由,大不了是机遇命运或者腹黑或者不道德等。在中国,为富不仁的理念深入人心。因为将心比心,大家应该一样富,他富得太多了,肯定是不仁造成的。

这种对别人成功评价为不仁的方法,也得到另一种平衡。我至少比他有道德。这个结论肯定是不对的,并且,它导致另一个错误的常识:越穷越道德,我穷我有理,越穷越光荣。

山里人世风纯朴吗?山里人穷,民风纯朴是一种心理平衡似的自我评价,只是因为他们一是不知道该怎么狡猾,二是根本狡猾不过城里人。没见识没能力,只好在道德评价上找补回来。

“将心比心,肯定是普通人的办法了吧?”我提出这个结论,就看他们有什么新观点。

“这就是高手的困难了,他的心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所以选择沉默。老子写道德经也是被关尹子逼的,况且,这么多年了,我们也没真正懂它。”万老师对哲学思想的爱好,是他的框架。

“当然,低手也有可能孤独。”我说到:“我在部队时,班长最怕带那些道理听不懂的

状态提示: 第四百八十二章 底盘与动力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四百八十二章 底盘与动力(3/4) 返回《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目录下一页:第四百八十二章 底盘与动力(3/4)(快捷键→)

推荐阅读五仙门天道天骄带着农场混异界百炼飞升录仙笼修罗武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仙父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